05
202419世纪中叶,西方“科学”概念传入中国,现代科学学术体系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生理学、物理学、生物学等西方科学学科成为时人“开眼看世界”并融入世界现代化潮流的路径,大批有志青年纷纷留学欧美或日本,在接受西方科学学术训练后将其带回中国,并联合同志组建学科社团,推动相关学科的建制化发展。近年来学界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科学人物、科学社团与科学学科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与研究,基本理清科学学科传入中国并“落地”...
查看更多05
2024中国是世界三大农业起源地之一,并曾驯化粟、黍、水稻等农作物,为人类文明进程做出贡献。相应的,作物驯化与栽培的历史向来受到农业史、环境史与社会经济史等不同学科的关注。随着近年全球史的兴起与推广,加之医疗、科技与环境等新兴议题的涌现,作物再度成为中外学界关注的焦点。2024年5月18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史学论坛邀请到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沈宇斌作题为《全球视野下近代中国药用作物的“作物景观”》的讲座,通过金鸡纳树、...
查看更多05
2024新桂系作为李宗仁、白崇禧主导的广西地方军政集团,是国民党统治时期持续时间最久、影响极为广泛的地方政治势力。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粤系、桂系联合反蒋,牵涉的是怎样的地缘政治与利益冲突?国民政府在这一时期统合西南的策略有何特点?桂系最终转向与蒋合作,背后又是怎样的生存逻辑变化?2024年5月17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史学论坛邀请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江枫作题为《桂系与一九三〇年代西南政局》的讲座。讲座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皇甫秋实副教授主持,...
查看更多05
20242024年5月15日下午,复旦大学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系列讲座第十三讲、英国史系列讲座第四讲“14世纪英格兰谷物市场的囤积与投机”以线上会议形式举行。此次讲座由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詹姆斯·戴维斯教授主讲,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李诚主持,吸引了约100名听众参加。(一)戴维斯教授的讲座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学术前史。他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中世纪英格兰谷物商人的作用持有一种负面观点,这种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世纪史料记录的影响。...
查看更多05
2024沈艾娣教授任教于牛津大学,她第一本译成中文的论著是《梦醒子》,该书出版后即受到了国内历史学者的广泛关注,影响颇大。沈艾娣教授著作颇丰,关注的主题也很广泛,研究方法则较为一贯,无论是《梦醒子——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还是《传教士的诅咒——一个华北村庄的全球史》,皆是采用以往学者未曾注意、不甚常用的史料,通过书写引人入胜的故事表现以往不被注意的人物,并借此回应历史中的大问题。本月她来到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访问,...
查看更多04
2024本文整理自2024年4月12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李友东教授的讲座:“基于‘西方史学史’的非虚构写作教学实践与理论反思”。该讲座系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的“西方史学史系列讲座”第24讲,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吴晓群教授主持。整理人为刘凤仪、连艺晨。李友东教授介绍了什么是史学的非虚构叙事写作,和基于什么动机想要在《西方史学史》的本科课程里,尝试非虚构写作教学实践,同时对历史写作体裁做了理论反思,最后是一些具体的例证和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