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职称:教授、博导
办公地点:光华楼西主楼2012
电话:55665531
Email:xqwu@fudan.edu.cn
研究方向:西方古典史学(尤重希罗多德研究);古代希腊仪式(含古希腊与中国先秦仪式比较研究)
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西方史学史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史学会史学理论分会副会长,国家级一流本科生课程负责人。曾在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希腊研究中心、香港大学人文社会研究所、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等学术机构从事访问研究。
古代希腊史、西方史学史。
近年来主要关注:希罗多德研究、中西比较研究、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全球文明史与共同的历史叙事、非虚构写作。
英文:
著作:
Mourning Rituals in Archaic & Classical Greece and Pre-Qin China, Palgrave Macmillan, 2018 (ISBN 978-981-13-0631-0, ISBN 978-981-13-0632-7 (eBook)).
论文:
1. “The Mode of Herodotus Interpretation in Christian Historiographic Traditions: A Critical Issue from a Chinese Perspective”, World History Studies, Volume 9, Number 1, June 2022, pp.1-25.
2. “On how Herodotus’ ‘Historia’ became ‘Histor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Spring 2020, Vol. 53, No.2, pp.79-92; Q. Edward Wang, Okamoto Michihiro and Li Longguo ed., Western Historiography in Asia: Circulation, Critique and Comparison, De Gruyter, 2022, pp. 33-52.
3. “The Rites of Mourning in Archaic and Classical Greece and in Pre-Qin China”, Fudan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Volume 8, Issue 2 (2015), Page 235-270.
4. “Do We Really Need a ‘Global View of History’?”, Chinese Studies in History, Spring 2009, vol. 42, No.3, pp. 45-50.
5. “Chinese Women and Men: Future Prospects”, Anne R. Breneman and Rebecca N. Mbuh eds., Women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 Global Revolution, Hampton Books, 2006.
6. “Chinese Women’s Emancipation: Historical Considerations and Future Prospects”, Anne R. Breneman and Rebecca N. Mbuh eds., Women in the New Millennium: The Global Revolution, Hampton Books, 2006.
译著
1、(英)简·爱伦·哈里森著《古代艺术与仪式》,大象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商务印书馆,2025年修订版。
2、(美)米尔恰·伊利亚德著《宗教思想史》(古代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2011年第二版,2018年第三版,2025年修订第四版。
3、(德)瓦纳尔·耶格尔著《早期基督教与希腊教化》,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
4、(法)菲斯泰·德·古朗士著《古代城市——希腊罗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第一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中文
著作:
1、《古代希腊人的悲剧世界》,商务印书馆,2024年,ISBN:978-7-100-23988-2。
2、《穿墙而过——一个个体投资者的思想世界》,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ISBN: 978-7-5426-7247-6。2021年第二次印刷;2022年1月第三次印刷。
3、《希腊思想与文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2012年第二版第一次印刷,2014年第二次印刷;2015年第三版;2021年中信出版集团,修订第四版,ISBN: 978-7-5217-2340-3。
4、《西方史学通史》第二卷《古代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2012年第二次印刷。
5、《古代希腊仪式文化研究》,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0年。
论文:
1、《全球文明史书写与共同的历史叙事》,载《中国社会科学》2024年第7期,第184-203页。
2、《以思想史的视角介入史学史的研究:意义与限度》,载《复旦学报》2024年第5期,第38-44页。
3、《哲学的解读与古典的语境:试析《俄狄浦斯王》的阅读策略》,载《山西师大学报》2024年第2期,第88-94页。
4、《论古代希腊与中国史家历史理性的差异——以希罗多德和司马迁为讨论中心》,载《中国文化史研究》2024年第2期,第20-33页。
5、《再谈希罗多德对蛮族的建构——以《春秋公羊传》为参照系》(第一作者),载《天津社会科学》2023年4期,第149-156页。
6、《为他者书写文明史》,载《史学理论研究》,2022年第1期,第22-27页。
7、《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的一个当代视角》,载《史林》,2022年第4期,第1-6页。
8、《文化表演与思想阐释:公元前8-前3世纪希腊与中国哀悼仪式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20年第3期,第84-99页。
9、《无问西东:浅谈中国西方史学史研究范式的建构》,载《史学理论研究》2019年第1期,第4-9页。
10、《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火——释读赫西俄德《神谱》中的奠基神话》,载《江海学刊》2018年第1期,第176-183页。
11、《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的希腊城邦政治与“修昔底德陷阱”》,载《史学史研究》2017年第4期,第5-13页。
12、《独立的古典学?抑或世界史体系中的希腊罗马史?》,载《新世界史》第一辑,2017年6月,第151-160页。
13、《基督教史学传统下的希罗多德解读模式》,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72-87页。
14、《“科学的”抑或“修辞的”?——再论修昔底德作为历史学家的地位》,载《文汇报》之《文汇学人》专刊第310期,2017年9月15日,第11-12版。
15、《古代希腊的葬礼》,载《世界历史评论》第3期,2015年8月,上海人民出版社,第99-136页。
16、《希腊式哀哭:仪式化的哀歌抑或危险的声音》,载《社会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第151-157页。
17、《20世纪后半叶西方希罗多德研究的两种路径》,载《世界历史》2015年第1期,第139-147页。
18、《西方古典史学的建构性特征》,载《史学史研究》2014年第1期,第76-80页。
19、《论希腊城邦时代与中国先秦时期葬礼比较研究之可能》,载《云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1期,第92-100页。
20、《论希罗多德的“探究”是何以成为“历史”的》,载《世界历史》2013年第3期,第103-113页。
21、《约瑟福斯的历史叙述》,载《学术研究》2011年,第12期,第104-110页。
22、《公众记忆与口述传统——再论〈历史〉真实性问题》,载《新史学》(台北),第21卷2期(2010年6月出版),第165-219页。
23、《论荷马史诗对希腊人及其文化的影响》,载《历史教学问题》,2009年第4期,第17-22页。
24、《希罗多德的“历史书写”》,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第19-26页。
25、《公民宗教与城邦政权——雅典城邦的宗教管理》,载《世界历史》2008年第3期,第96-104页。
26、《“和而不同”与“多样性之统一”:中国传统思想与巴哈伊教比较研究的一个侧面》,载《当代宗教研究》,2007年第1期。
27、《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载《云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8-15页。
28、《北爱尔兰民族与宗教问题述评》,载《历史教学问题》,2006年第1期。
29、《我们真的需要全球史观吗?》,载《学术研究》,2005年第1期。
30、《仪式的史学解读》,载《经济社会史评论》,第一辑,三联书店,2005年,第195-201页。
31、《论仪式学视角下的儒家礼乐思想解读》(第一作者),载《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第8-15页。
32、《古代希腊秘密仪式研究》,载《人文论丛》2001卷,2002年版,武汉大学出版社,第49-58页。
33、《在文化与信仰之间:美国华人教会现状之考察》,载《当代宗教研究》2001年第1期。
34、《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对基督教的不同回应》,载于《宗教问题探索》1999年文集。
35、《古希腊人杀牲献祭》,载于《世界宗教文化》1999年第2期。
36、《古代希腊献祭仪式研究》,载《世界历史》1999年第6期。
37、《<美狄亚>与女性历史地位的再思索》,载于《国外文学》1998年第4 期。
38、《试论巴哈伊信仰的上帝观》,载于《当代宗教研究》1998年第4期。
39、《伯里克利与<在国葬典礼上的演讲>》,载于《历史教学》1998年第二期。
40、《从<帕拉梅德斯辩护词>看演讲与辩论的艺术》,载于《修辞学习》1998年第一期。
41、《论古代希腊的宗教自由与压抑》,载于《宗教问题探索》1998年文集。
42、《公共空间与公民团体——对希腊城邦的一项宗教文化学分析》,载《史林》,1998年第2期。
43、《希腊中庸精神的现代思索》,载《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9期。
44、《世纪之交的文化思索》,载于《文艺争鸣》1997年第3期。
45、《试论古代希腊宗教的历史沿革》,载于《贵州大学学报》1994年第3期。
书评及其他发表:
1.《冈比西斯的疯狂》导读,企鹅小口袋之《人文经典》,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5年2月,第5-16页。
2.《关于文明互鉴的历史思考与学术探索——读《从地中海到黄河——希腊化文明与丝绸之路》,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25年5月26日。
3、《从“他们”到“我们”——我们为什么要读古希腊史》,(美)伊恩·莫里斯等著《希腊人:古希腊世界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推荐序言二),陈恒等译,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
4、《驼铃:在学习与求索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道路上——张广智与西方史学史研究访谈录》(吴晓群、阿慧访谈整理),载《史学理论研究》2023年第5期,第30-47页。
5、《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一辑(发刊词),商务印书馆,2022年第4-10页。
6、《悲剧与古代希腊人的公民教育》,载孙向晨主编《复旦通识100》卷一,复旦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95-105页。
7、(英)彼得·索恩曼著《希腊化时代》(推荐序言),陈恒等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
8、《“混合式”教学在历史学科专业课中的应用探索——以“史学原典导读”为例》(阿慧、徐成、吴晓群),载《历史教学》2021年第12期下半月刊,第63-70页。
9、《如何在现实的世界历史地思考?》,载《澎湃·思想》2020年3月24日。
10、《古代希腊人心目中的神长什么样?》,载《金融博览》2017年第8期,第30-31页。
11、《古希腊的十二大主神》,载《金融博览》2017年第10期,第22-23页。
12、《古希腊神话中有关英雄的故事》,载《金融博览》2017年第12期,第24-25页。
13、《中国的古典学研究》,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5年4月18日11版,2900字。
14、《一个文明比较的视角——中国与希腊的古代丧葬仪式》,载《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年7月8日。
15、《西方古典学研究史的经典之作》,载《中华读书报》2010年12月8日。
16、《关于世界古代史若干问题的研究》,载李学勤、王斯德主编:《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历史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17、《从仪式到竞赛,从神圣到世俗——也谈奥运会》,载《新京报》2007年11月7日。
学术辑刊主编
1、《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一辑(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商务印书馆,2022年。
2、《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二辑(知识史与历史认知),商务印书馆,2023年。
3、《西方史学史研究》,第三辑(史家、史论与方法),商务印书馆,2024年。
4、《西方史学史研究》,第四辑(史学史与思想史的缠绕),商务印书馆,2025年。
参编教材与工具书
1、参编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史》(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8年第四版。
2、《新兴宗教百种》(参编),上海社科院宗教所内部刊印,2002年。
3、《世界演讲辞名篇鉴赏辞典》(参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
1、2024年,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走进希罗多德:《历史》文本解析”立项,项目号:24FSSB007。
2、2022年,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西方历史理论发展史”子项目负责人(批准号:22VLS016,首席专家:吴英,本人负责子项目一:古代西方历史观念的生成、发展与演化)
3、2021年,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口述访谈录”(批准号:LSYZD21013,首席专家:左玉河,本人负责访谈张广智教授)。
4、2016年,获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公元前8-3世纪希腊与中国的私人葬礼比较研究”立项,项目号:16BSS010。2022年结项,等级:优秀。
古代希腊史、西方史学史。
近年来主要关注:希罗多德研究、中西比较研究、作为思想史的史学史、全球文明史与共同的历史叙事、非虚构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