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葛兆光 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8月出版
ISBN 978-7-5228-3331-6
内容介绍:
有些政治文化的传统,表面上未必会在当时直接改变历史走向,不过,它就像基因一样,终究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历史之中,给后来试图改变现状的人很多暗示,甚至直接影响了历史的选择。
本书从三个角度讨论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上篇《皇权与革命》从历史上中国不断“改朝换代”与日本所谓“万世一系”,来分析传统中日政治权力合法性来源与政治权力结构上的差异;中篇《郡县与封建》指出传统中国与日本在中央与地方关系上的差异;下篇《王权与神佛》讨论了中日两国在政教关系上的不同。
作者介绍:
葛兆光,现为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研究生毕业。曾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 年获选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普林斯顿全球学人”。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宗教史、思想史和文化史。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宅兹中国》《声回响转》《到后台看历史卸妆》等。
目录:
引言 “同中求异”:寻找中日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及其影响/001
上篇 皇权与革命:政治权力的合法性/006
一 皇帝和天皇:“天无二日”还是“共享天下”/011
二 忠诚与叛逆:政治伦理的绝对与相对/023
三 革命与改良:“改朝换代”还是“咸与维新”/033
四 “革命”还是“放伐”:一个初步讨论/043
中篇 郡县与封建:国家形态与社会结构/048
一 成为律令制国家了吗?——日本的双重体制与重层结构/053
二 皇权下县:中国的郡县制与科举制/070
三 从古代日本到近世日本:亲藩、谱代与外样/075
四 走向近代:封建与郡县之利弊?/082
下篇 王权与神佛:意识形态与宗教信仰/091
一 公家、武家、寺家的三足鼎立:从织田信长火烧延历寺说起/094
二 “皇帝即当今如来”:屈服于政治的中国宗教/103
三 “权门”与“方外”:中日佛教在政治文化领域的差异/116
四 怎样走出中世纪?——近代过程中欧洲、日本与中国宗教的位置/128
五 不是结论的结论:中日政治文化中的政教关系基因/138
附录
一 同文同种?还真不一定——读尾藤正英《日本文化的历史》/145
二 中世的日本、朝鲜与大明——读田中健夫《中世对外关系史》/151
三 传统东亚邦交中的“名”与“器”——读周一良译新井白石《折焚柴记》/156
四 作为思想史的政治伦理问题——读丸山真男《忠诚与反叛》/160
五 从古琉球史说起:国境内外与海洋亚洲——读村井章介《古琉球:海洋亚洲的辉煌王国》/164
六 与本书相关的日本史粗略年表/193
后记/196
后记:
这本小书,算是我2020年在东京大学担任特任教授期间的读书报告。
那一年,到达东京不到一个月,便遭逢新冠肆虐。一开始,还可以在研究室、图书馆、食堂、住处四点一线行走,渐渐地,东京大学的图书馆不开了,食堂也关门了,连本部栋2号楼我的研究室,也被劝告尽量少去。于是,大多数的时间里,我都只好待在那个位于汤岛神社之下、“学问之道”尽头的住处读书。那八个月里,我决心少看过去常看的日本中国学著作,而主要阅读日本学者有关日本史的论著。这是因为,我越来越感觉到,在问题意识、学术关切和叙述方式各方面,其实我们做中国本国史的人,更接近日本做日本本国史的学者,阅读日本史的各种论著,也许能得到更多共鸣和启迪。特别是,如果能把两国历史相互参验,或许更能感受到研究本国史时彼此心情、问题和路径的异同。当然,我毕竟是中国学者,读日本史的论著,心里想的仍是中国史的问题,所以那些日本史论著,就成为日后我在亚洲史背景中重新理解中国史的资源。
2020年9月回国后,我就把我的所读所思所想,写成这样一篇论文《什么是传统中日政治文化的结构性差异?》。这里我先要感谢《清华大学学报》,《清华大学学报》慷慨地一次性发表了这篇近七万字的长文,这在国内刊物中是不多见的。我也要感谢日本的辻康吾先生、永田小绘女士和新井孝重教授,他们在我这篇长文发表之后,很快就把它翻译成日文,把中国学者的中日传统政治文化比较观介绍给日本读书界。我也要感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郑庆寰先生,在他的鼓励下,我把这篇长文加上阅读日本史论著的几篇短札编成附录,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本小书。最后,我也要谢谢石岩女士,感谢她能看中这本书,愿意为这本小书做编辑。
葛兆光
2023年11月1日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