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维江、吕澍 辑译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3年7月
丛书:论衡
ISBN:9787208181984
内容简介
晚清民国时期,不少德国的外交官、学者、新闻记者、作家、医生、商人,甚至家庭妇女,纷纷来到上海,留下了数量众多的游记、书信、日记、回忆录、报刊专栏文章等,记录他们在这里的经历和对这个古老东方国度的观感。本书即据这些记录选编辑译而成,其中对上海城市建设的变迁、城市的风貌、在上海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国际贸易的真实情况、上海官员的面相和思想、市民生活百态、中外交往情形、在沪外侨的工作和生活状况等都有生动详实的记录,是一部了解近代上海的珍贵文献。
作者简介
王维江,祖籍安徽巢湖,1963年生于乌鲁木齐。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汉堡大学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史。著有:《王先谦与“清流”:晚清的政治与学术》(德文版,东亚出版社2008年)、《“清流”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
吕澍,祖籍浙江嵊州,1963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学士。旅居德国,自由撰稿人。译有《有办法:孟威廉的中国回忆(1938-1996)》(三联书店2023年)。
两人合著有《上海的德国文化地图》(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11年)、合译有:《另眼相看:晚清德语文献中的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年)、《德语文献中晚清的北京》(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纽伦堡和东京审判之后——1945-1968年日本与西德的“历史清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年)、《在娱乐与革命之间——留声机、唱片和上海音乐工业的初期(1878-1937)》(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
目 录
1912:“匮乏是严厉的老师”/ 001
1913:“上海的革命结束了”/ 021
1914:“真正的新闻媒体在义和团之后才产生”/ 039
1924:“上海如今属于世界上百万级的大城市”/ 059
1925:“文化中心变成了政治中心”/ 079
1926:“东方芝加哥”/ 093
1926:“思想和生活的重塑是一项没有止境的艰难事业”/ 119
1931:“中国人本身占有举足轻重的力量”/ 157
1932:“宴会的主人就是战争的发动者”/ 197
1936、1937:“在上海,假作真时真亦假”/ 209
1936、 1941—1946:“被战胜者的痛”/ 229
1939:“呼吸依旧”/ 287
1939:《黄报》选摘/ 299
1940—1941:“欧洲的声音”/ 317
1942:“这就是上海的剪影!”/ 353
1943:“上海的一切都变了”/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