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视野下的早期文明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复旦大学历史学系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跨学科视野下的早期文明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5-15      点击数:

5月10—11日,由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办、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作为支持单位的“跨学科视野下的早期文明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总编辑焦兵、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主任仇鹿鸣在开幕式上致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洋主持开幕式。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副社长窦兆锐、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黄洋在闭幕式上致辞,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温海清主持闭幕式。

焦兵表示,此次举办“跨学科视野下的早期文明史研究”学术研讨会,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以跨学科的方式推动早期文明史研究,为促进全球文明对话、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提供历史滋养和历史智慧。加强早期文明史研究,要有长时段的眼光、世界历史的视野、跨学科的方法,通过比较世界诸文明的异同,更好认识中华文明及其突出特性,更好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更好探索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规律。仇鹿鸣表示,今年是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复旦历史学科创建100周年,此次学术研讨会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系庆的一项重要学术活动。会议主题倡导打破中国史与世界史的学科界限,运用跨学科方法探讨人类主要早期文明的特点,具有前瞻性学术眼光。早期文明史研究既要揭示各种文明的独特性,也要关注不同文明的互相交流与影响。期待会议通过热烈充分的讨论,成为一次“美美与共”的学术盛宴。

本次研讨会共有来自全国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2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在一天半的时间里,各位专家学者通过分组报告、相互评议及圆桌论坛方式,进行深度研讨和热烈互动。与会学者认为,人类早期文明蕴藏着不同文明的智慧和传统,在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具有奠基性作用。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早期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中国史、世界史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早期文明史,在学科交叉日益重要的当今时代十分必要,对于推动文明史研究、促进全球文明对话具有积极意义。

闭幕式上,黄洋回顾了本次研讨会的缘起及筹办过程,认为此次学术研讨会起到了引领学术前沿的作用。他强调,中外古史研究跨学科对话非常有意义,是我们摆脱西方中心论窠臼,在世界文明视野中理解中华文明,从中华文明出发理解世界文明的有效途径。跨学科交流与研究是新时代史学研究的潮流,希望学界同仁群策群力,继续推动中外古史跨学科对话与交流。窦兆锐认为,跨学科视野下的古代文明研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有理论视野,否则只能看到一些历史碎片,无法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二是要有时代观照,时代是问题之源,历史学也不能自外于时代;三是打破学科壁垒,不只是推动世界史和中国史的对话,还包括历史学和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本次研讨会立足史料解读、制度溯源、话语体系构建等不同角度,涉及古代中国、希腊、罗马、埃及等的发展历程及比较研究。与会专家学者探讨了文明成长的历史进程、文明互鉴的历史内涵、文明兴衰的历史规律,深化了对中外早期文明史的认识,取得积极成效。

编辑:拾 壹校审:历史研究杂志社